您好,今天是:   ENGLISH
历史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新闻 >> 历史新闻

2016年7月8日彭城晚报报道《难忘户部山》

来源:www.xzmsbwg.com   更新:2016/7/14 11:14:22   点击:




   虽年近古稀,每想到户部山总是思绪万千,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个中缘由与我儿时的求学经历及业余爱好有关。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在徐州户西小学上学,那时学校的正门在户部山北的马市街55号(今步行街东门西的路南)。进55号路后要经过好长一段路才到学校。进校后往东沿着山体由低到高分成前院、中院、后院三个自然院。前后二院都是教室,中间是过道,两侧是办公室,往东走左侧是厕所及两间毕业班的教室,其右侧是操场,操场东头是主席台,主席台上方即是后院,后院东头的西墙处有一个偏门,该门只在放学、上学规定的时间开放,平时锁上。出偏门东行几步就是户西巷,由此下山到底则是马市街中段(今云龙区社区医院后街)。

    我家那时住在广大巷(今李可染旧居纪念馆),上学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家入建国东路过奎河桥经三民街西入马市街55号进校。放学从偏门入户西巷到马市街中段按上学的路回家。我称此为“北线”。另有一条“南线”即从我家往南入丰储西街经过奎河桥入三民街往北去从路西的武定门入户部山的东坡(今民俗馆前),由此上去到接近顶部往北一拐就是学校的偏门。放学时,两条线路都走过。总的讲上学期间,北线走的多,南线走的少,小学的六年中就这样围着户部山上上下下而活动。

    许是缘分或是巧合,小学毕业后初中又在徐州师范初中部读书。那时的师范学校在王陵西路的路南,正是户部山西500米左右的地方(今云龙公园的北门徐州艺校)。

    在上小学、初中的日子里,围绕着户部山的东、西、南、北中而上山、下山,除节假日外最少有2000多天上学的日子,按每天四次,至少也有8000趟来回,真是两千个日月风和雨,八千趟来回户部山。

    寒来暑往,风霜雨雪,户部山的四季场景也经常在脑海中映现。春天有方石铺就的平道,有依山而凿的梯道,还有光滑曲折的坡道。秋日雨后的阳光下,大小道路洁净光亮使人心情舒畅。夏日暴雨从梯道上飞流直下如瀑布一样壮观。最让家长和老师担心的是冬季结冰的日子,山上大小道路结冰路滑,特别从山上到权谨牌坊这一段,两侧都是高墙大院,遇到雨雪天冰厚路滑多日不化,一不小心就要摔跤,居民和行人怨声载道。

    小学同学刘景昌家就住在学校后院偏西南的院子里(今戏马台),学校操场上方3米多的围墙上是他家的后花园。六年级升学考试前,为了提高成绩,学校组织了课余学习小组,每组4-5个人,互帮互学,我为组长,恰巧我和景昌几个同学一组,由于他家离校近,我们把学习地点安排在他家,学习的地方就在花园里。记忆中的花园有百十平方大,有不少我们不知道名字的花草树木,园里还有一个石方桌及石凳子,我们就在此学习。景昌同学抽时间还给我们介绍花木的名称及习性,他的这个爱好以后成了他的专业,他后来在徐州织布厂花房工作。

    初中同学李恩赐(后改李双柱)是状元府李蟠的后裔,他少年持重,我们交往多些。1962年或是1963年冬季的一天,他约我晚上到他家陪他过夜,原因是家中无人。好友相约加上我虽经常从状元府路过,但从来没有进过府内,到状元府过夜沾沾“文宿星”灵气何乐不为?放学后随他回家,状元府邸在山南坡座北朝南,漆黑的大门,高高的门楼,有2米多长半米多宽用楷体书写的“状元及第”匾额悬挂在门楼下,虽有些陈旧但不掩当年的尊贵。

    进门是过道,过道的西厢房就是恩赐同学的住家了,进得室内看到两张床、一个小桌、一个案板,有些破旧,床上铺的旧苇席,一条被子多年没有拆洗。那个时代老百姓生活苦啊,我家也是十分困难,但状元的后人也苦到这样是我始料不及的。晚上睡觉,旧被多年冷如铁,席凉不暖冬日寒,长夜久难眠。

    恩赐兄没等初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先在济南铁路系统学机械维修,后调到徐州铁路做火车司机。我则继续读书,毕业后分到外地,好在有书信联系。

    我工作之余有些小的爱好,如写作、填词、撰联。诗词、对联,看起来易写好难。与户部山有关系的对联有四幅:

    其一原是“史家公允,虽非帝王入本纪,彭人宽厚,不以成败论英雄”。后经多次改动为“史家公允,虽非帝王入本纪,时人厚慈,不以成败论英雄”。南京文友和同学相聚时,提到此联都认为改的好,动了两个字,扩大了赞颂项羽的群体。

    其二:“善政利民,春暖羊毫书户部;法治兴国,惠风和畅写云龙”。

    其三:“胜景三处,彭祖彭园彭城路;名山一座,户东户西户部山”。

    第四联是“丰沛沃土育高祖;古城春风沐状元”。当然,这些联也是经过多次改动后形式的。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山还是那个山,人还是那个人,但山变绿了,路变平了,景变美了,游人变多了,我也由懵懂少年变成了古稀老人。不变的是儿时对户部山的记忆,剪不断,理还恋。

  难忘户部山。


新浪微博:@徐州民俗博物馆

腾讯微博:@xuzhouminsubowuguan